压力容器安全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 2012-09-13 浏览次数: 1535

目 录

一、压力容器安全知识问答

1、气瓶为什么要戴安全帽?

2、氧气瓶为什么不能沾染油脂?

3、如何正确使用氧气瓶?

4如何正确使用氯气瓶?

5、瓶装氯气输送系统设置缓冲器罐的目的是什么?

6如何正确使用乙炔气瓶?

7、气瓶内的乙炔为什么严禁用尽?

8、乙炔瓶泄漏时如何处理?

9、如何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瓶?

10、如何正确使用氢气瓶?

11、如何检验气瓶是否漏气?

12、如何正确使用高压灭菌锅?

13、高压灭菌器的灭菌原理是什么?

14如何正确使用空气压缩机?

15、预防空压机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二、压力容器安全知识问答(下载材料,仅供参考)

 

 

1、气瓶为什么要戴安全帽?

盛装压缩气体的钢瓶,按其盛装气体的性质,可分为易燃气体,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和不燃气体四大类。因其性质特殊、危险性大,不同性质的气瓶有特殊的环境和安全措施要求。

充装各种气体的钢瓶,在瓶嘴上都有一个控制气体进出的瓶阀。在这个瓶阀上配戴上帽子,以保证瓶阀不受机械损伤,保证安全,它是气瓶的一个重要附件,人们称之为安全帽。

为什么气瓶要配戴安全帽?

因为钢瓶的瓶阀大都是用铜合金制成的,比较脆弱,尽管有的用钢材制造,但由于它的结构比瓶体细小,旋在瓶体上面使瓶颈与瓶阀接头间形成一个直角,它既是瓶体的脆弱点,又是瓶体的突出点,最易受到机械损伤或外来的冲击。如果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由于不慎,气瓶跌倒、坠落、滚动或受到其他硬物的撞击,易出现瓶阀接头与瓶颈连接处齐根断裂的情况。

瓶颈或瓶阀断裂的后果,造成瓶内的高压气体失去控制,使高压的气体喷出,其反作用力使气瓶向反方向猛冲,能使机器设备、建筑物受到损坏,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瓶内高速喷出的气体将由气瓶内气体的性质决定而带来更加严重的二次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等)。如瓶内充装是可燃气体,由于高速喷射的激烈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或遇其他火源便可引起燃烧爆炸。

另一方面:瓶阀暴露在外面,在搬运、贮存过程中,很易侵入灰尘或油脂类物质,从而带来危险。而戴上安全帽就可防止灰尘或油脂类物质的沾染和侵入。

为了消除上述危险性,所以要求制瓶单位在钢瓶出厂时都要配有安全帽。用气时把安全帽旋下放到固定地点,用毕后及时把瓶帽戴上旋紧,切勿乱扔。在搬运装卸时切忌忘戴安全帽。充气单位对于钢瓶无安全帽者不得给予充气。

2、氧气瓶为什么不能沾染油脂?

氧气瓶特别是瓶口为什么不能沾染或接触油脂类物质呢?这个问题并非是从事使用操作和贮运管理人员所完全熟知的。油脂,特别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很容易气化放热。油纱头、油布所以能自燃就是由于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聚热不散,当达到自燃点时而引起自燃。而油脂在空气中气化速度较慢,产生的热量很快散发,一般不易聚热自燃。由于纯氧有极强的氧化性,它能促使可燃物的猛烈燃烧。油脂类物质遇到了纯氧,其气化速度大大加快,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温度迅速上升,很快就会引起燃烧。如果氧气瓶口沾上油脂,当氧气急速喷出时,油脂迅速发生氧化反应,而且高压气流与瓶口摩擦产生的热量又进一步加速氧化反应的进行,沾染在氧气瓶或减压阀上的油脂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这就是氧气瓶特别是瓶嘴及与氧气接触的附件严禁接触沾染油脂的原因。

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防止氧气瓶等沾染油脂,应采以哪些措施呢?

(1)氧气瓶上及贮存氧气的库房应有严禁油脂的标志,提醒人们注意:除了氧气瓶不准接触油脂外,包括与氧气接触的附件(如减压阀、焊接炬、输气胶管等),都不能接触油脂。

(2)贮存氧气瓶的库房及运输车辆都严禁与油脂类物品同贮、同运。如库房、车辆沾染有油污,要彻底清除掉,才能贮存或装运。

(3)氧气瓶在贮存、运输时要戴上安全帽,防止油脂或尘埃的侵入或氧气瓶嘴受到机械损伤。

(4)对于使用、贮运操作及管理人员都不得穿戴沾染油污的工作服、手套等接触氧气瓶及其附件。

(5)如果钢瓶一旦粘染上油脂类物质,应该用四氯化碳或清洗剂等及时擦净,但切不能用可燃的有机溶剂擦拭。

3、如何正确使用氧气瓶?

为了保证安全,在使用氧气瓶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使用前要仔细观看气瓶肩部球面部分的标志。特别是注意“下次试压时间”。并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要求定期对气瓶作技术检验。不得使用超过应检期限的气瓶。
  (2)使用时,首先要做外部检查,检查重点是瓶阀、接管螺纹、减压器等。如果发现有漏气、滑扣、表针动作不灵或“爬高”等,应及时维修,切忌随便处理。禁止带压拧紧阀杆,调整垫料。检查漏气时应用肥皂水,不得使用明火。
气瓶与电焊在同一场所使用时,瓶底应垫上绝缘物,以防气瓶带电。与气瓶接触的管道和设备要有接地装置,防止由于产生静电造成燃烧或爆炸。
冬季使用气瓶时,瓶阀或减压器可能出现结霜现象,或用热水或蒸汽解冻,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也不能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以防气体大量冲出造成事故。
  (3)在使用和贮运气瓶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
搬运气瓶要轻装轻卸,必须用专门的抬架或小推车,禁止直接使用钢丝绳等吊运氧气瓶。使用和贮存时,应用栏杆或支架对气瓶加以固定,防止倾倒。
  (4)氧气瓶应远离高温、明火和熔融金属飞溅物[相距10米以上]。夏季使用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5)开启瓶阀或减压器时动作要缓慢,以防喷出高速气流中的静电火花放电、固体微粒的碰撞热和降擦热、气体受突然压缩时放出的热量(绝热压缩)等引起氧气瓶和减压器爆炸着火。
  (6)氧气瓶中氧气不能全部用尽,应留有余气0.2~0.3兆帕(MPa),使气瓶保持正压,并关紧阀门防上漏气。目的是预防可燃气倒流入瓶,而且在充气时便于化验瓶内气体成分。
  (7)氧气瓶阀不得沾染油脂,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等接触瓶阀和减压器。
   以上安全措施,对氩气瓶和等离子弧焊等焊接工艺使用的其它气瓶,如氩气瓶、氮气瓶也基本适用。

4、如何正确使用氯气瓶?

氯气为黄绿色并带有刺激性臭味的剧毒气体,易液化成橙黄色液体。盛装于气瓶中的氯气是气态氯与液态氯共存,且处于饱和状态,瓶内压力就是氯的饱和蒸气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大,0℃为0.367Mpa,60℃为1.799Mpa。1L液氯可气化成484L气态氯,由于其比重比空气重,泄漏后,便沿地面扩散,对人、畜、庄稼、树木等都会造成毒害。对人的眼睛、鼻腔、咽喉粘膜有刺激作用,进入呼吸道会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症,重者可致命。

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它属于助燃性气体。与氢、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混合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气,在日光、灯光、热源或火星作用下会发生爆炸。遇水能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而次氯酸又可分解成盐酸和初生态氧。也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某些金属粉末发生剧烈反应,造成爆炸或生成爆炸性产物。

瓶装氯气属于危险化学品,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条例、规程和规定以及根据这些法令和法规制订的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技术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严禁上岗操作。

(1)氯气瓶使用前的检查

使用氯气的操作人员在领取或接收氯气瓶时,必须逐只进行检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接收并立即退回。

* 气瓶上没有粘贴本次充装合格证以及警示标签的。

* 气瓶颜色标记与氯气瓶的(瓶色为深绿,字样液氯为白色)规定颜色标记不符,或颜色标记模糊不清,或表面瓶色覆盖在另一种颜色之上的。

* 气瓶原始标志、检验标志和检验色标不全、不符合规定或超过检验有效期限的。

* 瓶阀漏气、阀件受损、瓶阀侧接嘴的螺纹旋向为左旋(反扣)、螺纹受损或瓶阀粘有油脂的。

* 气瓶未装瓶帽、防震圈,或瓶帽、防震圈尺寸不符合规定或受损的。

* 瓶体上有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严重划伤、磕伤、凹坑、凹陷、鼓包、裂纹、腐蚀或热损伤等缺陷的。

* 瓶内气体重量、纯度、水分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

(2)氯气的使用

* 把检查合格的氯气瓶,吊放在碱液反应池旁边的台秤或电子秤上的带有弧形槽枕上,并使两只瓶阀处于上下位置,其中心线连成一线垂直于地面,严禁水平放置。

*确认输气系统管路、阀门、流量计、压力表以及瓶阀都处于完好状态,便可连接氯气瓶。取用液氯时,应连接下侧瓶阀;取用气氯时,应连接上侧瓶阀。

* 在用气设备前必须设置容积大于氯气瓶工作容积的缓冲罐,其上部装设的压力表必须完好准确,工作中应与氯气瓶出口管路上的压力表对照。在一般情况下,压力表指示压力应不高于该场所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 在缓冲罐上部出口截止阀与用气设备之间管路上必须设置止逆阀。在缓冲罐进口截止阀前与控制阀后的管路上应设置流量计。缓冲罐下部的排污阀出口管路应通入存有中和液的排污池内。

* 更换氯气瓶时,关闭瓶阀和控制阀,开启通至碱液反应池的排放阀,将管路中的氯气排放反应池内。输气系统因排除故障而需要中断输气时,首先关闭瓶阀切断气源,而后根据故障确定关闭缓冲罐进口或出口截止阀,再开启排放阀把管路中的局部或全部气体排入反应池。

* 瓶阀或气瓶前半部,瓶底堵帽或后半部发生微量泄漏,一时无法堵漏,则必须立即把气瓶吊起,使漏气端投入反应池。如泄漏发生在瓶体中部或大量泄漏时,则必须迅速把气瓶吊起整体水平放进反应池。

* 严禁对气瓶敲击、碰撞;严禁在气瓶上进行电焊引弧或对瓶体进行挖补或焊接修理;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 瓶内氯气不得用尽,必须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图19。

5、瓶装氯气输送系统设置缓冲器罐的目的是什么?

在氯气输送系统设置缓冲罐的目的:

(1)缓冲由液态氯变为气态氯的压力,为用气设备提供压力较稳定的气源;

(2)避免控制失调,输气系统压力低于用气设备的压力时,用气设备中反应物倒流到氯气瓶内会酿成爆炸事故;

(3)排除氯气中的杂物。

6如何正确使用乙炔气瓶?

(1)使用单位应遵守气瓶、气体的使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2)使用中禁止敲击、碰撞,以免瓶内多孔性填料下沉而形成空洞,影响乙炔的储存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瓶阀冻结时,禁止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热水解冻,与明火距离不得少于10m。

(3)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两瓶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m,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不得将瓶内的气体使用干净,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4)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对于工作地点不固定,移动较多的,应装在专用小车上。开启时,操作者应该站在阀门侧后方,动作要缓慢,不得过急过猛。使用压力不得超过0.15Mpa,输气速度不应超过1.5~2立方米m3/.瓶。

(5)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应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不得放置在橡胶等绝缘体上,防止静电起火。

6)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卧放使用。因为卧放会使瓶内的丙酮随乙炔流出,甚至会通过减压器而流入软皮管,这是非常危险的。
7)乙炔瓶体温度不应超过40,夏天要防止曝晒。因瓶内温度过高会降低丙酮对乙炔的溶解度,而使瓶内乙炔的压力急剧增加。
8)乙炔减压器与瓶阀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否则会形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触及明火就会立刻爆炸。严禁在漏气的情况下使用
9)如发现气瓶有缺陷,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修理,应通知安全督导员送回气体厂处理。

乙炔瓶的储存
(1)使用单位在使用乙炔瓶的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三瓶。

(2)储存站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且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3)储存站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等设施,要避免阳光直射,要保证运输道路畅通,附近应配备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4)乙炔瓶存放时要保持直立位置,并有防倾倒的措施,并严禁任何管线通过。

(5)严禁与氧气瓶等易燃物品同间储存。

(6)储存站应有专人管理,在醒目的地方应设置“严禁烟火”等警告标志。可与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生产厂房毗连建造,其毗连的墙应是无门、窗和洞的耐火墙,
    乙炔瓶的运输
   (1)吊装搬运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
   (2)
运输时要旋紧瓶帽,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滚、滑、碰。
   (3)车船装运应妥善固定。汽车装运乙炔瓶横向排放时,要头部朝向一方,且不得超过车箱的高度;直立排放时,车箱的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
   (4)夏天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炎热天气应避免白天运输。
   (5)车上禁止烟火,并应备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6)严禁与氯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7)严格遵守交通和公安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8)负责采购溶解乙炔气瓶的单位,在采购溶解乙炔时,一定要到持有市消防局核发的“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气瓶外必须喷涂白色漆及产品名称和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必须附有灌装日期合格证。

7、气瓶内的乙炔为什么严禁用尽?

溶解乙炔气瓶内的气体严禁用尽,是《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的规定,这项规定关系到乙炔气瓶的安全使用,所以要强调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其理由是:

(1)瓶内气体用尽,瓶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平衡,空气很容易混入瓶内,形成乙炔和空气的混合气。乙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2.3%~100%(体积分数)时,在激发能源作用下就会发生氧化爆炸。当含有空气的乙炔瓶送去充气,高压乙炔与瓶内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爆炸。

(2)乙炔瓶内装有溶剂,随着瓶内乙炔压力降低,乙炔从瓶内带出的溶剂逐渐增加。如果把乙炔用尽,则增大了溶剂的流失,就会给充装、运输、储存、使用带来爆炸危险。因为瓶内溶剂不足,安全空间增大,处于压缩状态的乙炔增多。乙炔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极易发生分解反应,稍微给予能量(如撞击或震动)就会引起分解爆炸,即使在没有氧气或空气等助燃气体的参与下,加压到0.2Mpa以上也会发生爆炸。

8、乙炔瓶泄漏时如何处理?

使用乙炔瓶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根据乙炔的特性,遵照《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即“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泄漏要及时处理,严禁在泄漏的情况下使用”,“使用乙炔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对瓶阀、易熔合金等附件进行修理或更换,严禁对在用乙炔瓶体和底座等进行焊接修理”,对不同部位的泄漏采用下列相应措施进行止漏。

用户自行止漏的部位

除下列部位泄露,用户可以自行止漏外,发生在其它部位的泄漏应立即与充装或气体销售单位联系,说明泄漏部位和泄漏情况,听取对方的处理意见。此时要注意,不要因为误判断、误操作而酿成重大事故。

(1)瓶阀与减压器或减压器与阻火器之间漏气,首先关闭瓶阀切断气源,而后缓慢拧紧连接接头,或更换接头上的密封垫。

(2)瓶阀开启后发现阀杆处漏气,首先关闭瓶阀,缓慢拧紧填料六角帽。如仍不能阻止漏气,则关闭瓶阀停止使用,用彩色粉笔在瓶体上简要注明漏气部位,而后退还充装或销售单位处理。

(3)对瓶阀装有膜片(爆破片)式泄压装置的乙炔瓶,发现其泄压帽漏气,应缓慢拧紧泄压帽。如仍不能阻止漏气,立即将乙炔瓶移到远离火源的地方。吸烟的人以及持有传呼机、手机、对讲机、照相机的人严禁靠近。漏气声没有了,确认气体已泄尽,用粉笔在瓶体上注明漏气部位另行存放。这只乙炔瓶在泄漏气体过程中,只要无火接近是没有危险的。要尽早同充装或销售单位联系取回气瓶。

(4)瓶阀关闭后,若发现出气口漏气,这可能是阀芯与阀芯座封闭面存在颗粒杂物,把瓶阀启闭数次将其吹出。如仍不能阻止漏气,则说明阀芯封闭面或阀芯座封闭面磨损,立即按上述(3)进行处理。

(5)若瓶肩易熔合金塞与塞座连接处漏气,则缓慢拧紧易熔合金塞。如仍不能阻止漏气,则按上述(3)进行处理。

充装或销售单位止漏的部位

乙炔瓶膜片式泄压装置内件、易熔合金塞、阀芯、瓶阀与阀座连接处、焊缝或其它部位漏气,应由充装或销售单位止漏。对漏气的乙炔气瓶,用户需要作好下列处理工作。

(1)发现有泄漏的乙炔气瓶,首先应用可燃气体检测器或肥皂水涂液法检查泄漏的部位。漏气部位确定后,将乙炔瓶转移到通风、无火源的安全场所。同时备好灭火器,并与充装或销售单位联系,遵从对方的意见办。此时吸烟的人以及持有传呼机、手机、对讲机、照相机的人严禁靠近。

(2)如果与充装或销售单位联系不上或需要很长时间,在确认周围无任何火源情况下,稍微开启瓶阀缓慢地放出气体,同时向乙炔瓶上浇水,以防产生静电着火。

(3)泄露气体激烈喷出时,有可能因静电引燃泄露的气体,或因处理人员迅速靠近或离开乙炔瓶,人体静电不得置于绝缘物上,处理人员的动作要缓慢,严防撞击产生火花。

注意事项

(1)发生乙炔瓶漏气事故时,除少数处理人员外,其余人员要撤离现场。

(2)处理人员必须穿防静电护具,现场需备有石棉布、棉布套及灭火器(干粉、二氧化碳)。处理漏气必须使用不产生火星的工具。

(3)检查泄漏部位,必须使用可燃气体检测器或皂水涂液法,严禁用明火去查漏。

(4)移动漏气乙炔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卧放横滚很容易引燃泄漏的气体。

(5)在小房间或不通风空间内,发觉有乙炔泄漏时,必须用可燃气体检测器检测房间或空间空气中的乙炔浓度,如果其浓度抵于乙炔爆炸下限的1/4,则可以实施止漏或移动气瓶。当其浓度接近或超过爆炸下限,要立即通风换气,确认没有危险方可进行止漏或移动乙炔气瓶。

(6)乙炔瓶的使用人员或处理人员,在工作时不得穿化学纤维或带铁钉鞋,以防止产生火花酿成燃烧爆炸事故。

9、如何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瓶?

 

液化石油气瓶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它又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运输和使用中都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国内外曾多次发生重大的液化石油气着火、爆炸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违法充装与不正确的使用则是事故的直接起因。

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瓶应先对气瓶进行外观检查,确定它是否符合要求:
   (1)从颜色上看瓶体应是银灰色的,上边应有大红色的(液化石油气)字样,并有充装单位名称,如锈迹斑斑且没有漆色

的气瓶不能使用。
   (2)无任何制造标志的气瓶;或有制造厂,但不是国家定点厂出的不能使用。
   (3)未贴警示标签的气瓶,及护拦上没打上有充装许可证的充装站钢印标记的气瓶不能使用。
   (4)气瓶护拦松动或脱落的气瓶,及底座脱落、变形或其它缺陷影响其直立的气瓶不能使用。

(5)没有检验标志的气瓶、或过期未检的气瓶不能使用。(15kg液化石油气瓶每4年检验一次)
   (6)气瓶上标示出厂年限已超过15年的属报废气瓶不能使用。
   (7)瓶阀应密封完好无泄漏。
   (8)发现有纵向焊缝或螺旋焊缝的气瓶不能使用。

使用中还更应注意:
   (1)必须使用取得充装许可证的充装单位提供的气瓶。
   (2)气瓶应放在阴凉处,避免潮湿,与炉盘、暖气相隔不少于1米以上,严禁火烤或拿热水浸泡、日晒或倒放使用,移动气瓶应关闭角阀。运输时应严禁撞击、叠放和滚动。
   (3)点火前应注意室内是否有液化石油气味,检查是否有漏气现象。

(4)随时检查胶管是否有老化、漏气,胶管的两端连接处是否严密,减压阀是否失灵。
   (5)使用液化石油气灶时,应先点火后开气(点火时阀门不应开得太大)使用中防止锅中物品沸腾后溢出,将火熄灭而跑

气发生爆炸。
   (6)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直角阀,采取灭火措施,同时将棉被之类物件,用水浸湿将气瓶盖住,可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

10、如何正确使用氢气瓶?

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氢气瓶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
  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三次,局部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少于七次。
  (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米。
  (3)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
  (4)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5)与其他可燃性气体贮存地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6)设有固定气瓶的支架,图20。

(7)多层建筑内使用气瓶,除生产特殊需要外,一般宜布置在顶层靠外墙处。
  (8)禁止敲击、碰撞;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图21


  

(9)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10)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11)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5千帕以上的余压。
  典型事故
  1992年10月25日,辽宁省某市化肥厂铜洗岗位油分离器上盖的垫片突然破裂,大量氢氮混合气泄出,爆炸起火,将在化验室工作的3人烧伤致死。原因是由于油分离器密封材质不符合标准。
  1996年8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县氮肥厂碳化车间工人在拆卸碳化固定副塔顶部水箱盖时,塔内突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的重大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水箱盖卸下后,空气进入塔内,与塔内氢气、氨气混合成爆炸性气体,遇到作业时产生的碰撞火花引发爆炸。
  1997年6月5日,浙江省某县化肥厂碳化车间综合塔回收段底部隔板泄漏,准备检修。塔内氢气未置换,用压缩空气吹扫后,厂长助理在回收段人孔处用气体打火机试爆,引起爆炸,气浪将厂长助理严重灼伤并推出操作平台致死亡。

11、如何检验气瓶是否漏气?

气瓶一旦漏气,除不燃气体外,其他三大类气体都极易引发火灾和人体中毒。因此,必须查找气瓶漏气的原因和掌握气瓶漏气的检测方法。

气瓶漏气主要发生在瓶阀处,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瓶阀开关松动、失灵、瓶阀断裂;

(2)因瓶阀装置和瓶体热胀冷缩不一致形成裂缝;

(3)减压器与瓶体连接密封不严。

检查钢瓶漏气可采取以下方法:

(1)感官法。即采取耳听鼻嗅的方法。如:听到钢瓶有“咝咝”的声音或者嗅到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或异味,即可认定为漏气。这种方法很简便,但有局限性,对剧毒气体和某些易燃气体检漏时不适用。

(2)涂抹法。把肥皂水抹在气瓶检漏处,若有气泡发生,则能判定为漏气。此法使用较普遍、准确,但注意对氧气瓶检漏时则严禁使用,以防肥皂水中的油脂与氧接触发生剧烈的氧化。

(3)气球膨胀法。用软胶管套在气瓶的出气嘴上,另一端连接气球。如气球膨胀,则说明有漏气现象。此法最适用于剧毒气体和易燃气体检漏。

4)化学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事先准备好的某些化学药品与检漏点处的气体接触,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并出现某种外观特征,则断定为漏气。如检查液氯钢瓶可用棉花蘸氨水接近检漏点,若产生氯白雾,即证明漏气;检查液氨钢瓶可用被水湿润后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气瓶漏气点,若试纸由红色变成蓝色,则说明漏气。此法仅用于某些剧毒气体检漏。

12、如何正确使用高压灭菌锅?

日常维护

(1)灭菌器的外表及灭菌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

(2)探头、水位计要定期清洗。

(3)门框、胶圈无损坏,进汽口不可堵塞。最好每天使用完后在胶条上涂滑石粉。以延长胶条寿命。

(4)门的联锁装置要灵活可靠,开启自如。

(5)疏水阀每月清洗一次,以利于排冷气,保持温度。

检修周期使用一年之后,每年要请有资格的检测部门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简体、门、管路系统、电器系统等。安全阀、温度表、压力表要定期校验,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停放如长期停放,本设备应置于通风、干燥处,不得被雨淋,必要时应有遮盖物。应排干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并把门处于打开状态,灭菌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1)灭菌器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操作,整个灭菌过程应由专人看管。

(2)不能完全依靠自动水位保护,应经常注意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

(3)人工加水时。应先切断电源,将放空阀3打开泄压,再打开进水阀加水。切勿在夹层有压力时打开进水阀,加水时放空阀应处于打开状态。

(4)当灭菌室有压力时,联锁手柄不能提起,不可强制开门。

(5)对液体灭菌后应慢放汽。待液体温度降到700C以下时,才能开门。禁止灭菌后立即开门。

(6)灭菌过程中如果出现断电或其它原因导致的低于灭菌温度时,应从温度再次达到灭菌温度时重新开始计时。

(7)每周在夹层有压力时拉动安全阀手柄数次,以确保安全阀工作正常。

(8)每日班后将灭菌器的置物板拿开,用布抹干灭菌定,保持灭菌室干燥。

(9)每日班后将蒸汽发生器内的水带压力排放完,以减少水垢。

(10)设备运行时不应敞露,必须敞露时就须搭建防护架,防止雨淋。

(11)连续使用时间应小于8小时/每天。

13、高压灭菌器的灭菌原理是什么?

灭菌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二大类:物理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射线灭菌、滤过灭菌)和化学方法(气体灭菌、药液灭菌)。其灭菌原理如下:

湿热灭菌是物品放入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加热,产生蒸汽,排除冷空气后密闭,使蒸汽不溢出,增大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达到目的 ,湿热灭菌最主要的设备就是高压灭菌器。

常用的高压灭菌器主要有手提式高压灭菌器、台式高压灭菌器、立式高压灭菌器等几种,种类不同,但使用上基本相似,使用程序如下:

(1)使用前应了解并掌握高压灭菌器的原理及操作规则,以及不正确使用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要保障消毒灭菌的质量,使用人员需经过有关培训。
  (2)所有具有传染性的废物、物品都应该实施高压灭菌。
  (3)开始灭菌前所有物品必须贴有灭菌指示带,废物灭菌后可以看到灭菌是否完全。
  (4)高压灭菌操作人员在使用高压灭菌器时不得离开岗位,高压灭菌器应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和计量检定,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应注意日常维护保养。
  (5)高压灭菌器内的物品不得放的过满,否则影响灭菌效果。放好被消毒灭菌的物品后,高压灭菌器的盖子或门尽量拧紧。
  (6)实验室高压灭菌器由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员定期检查,以确保高压灭菌器正常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由于对灭菌结果的要求较高,因此在使用高压灭菌器时要十分注意,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第一,无菌包不宜过大(小于50cm×30cm×30cm),不宜过紧,各包裹间要有间隙,使蒸汽能对流易渗透到包裹中央。消毒前,打开贮槽或盒的通气孔,有利于蒸汽流通。而且排气时使蒸汽能迅速排出,以保持物品干燥。消毒灭菌完毕,关闭贮槽或盒的通气孔,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第二,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类物品上,否则蒸汽遇冷凝聚成水珠,使包布受潮,阻碍蒸汽进入包裹中央,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第三,定期检查灭菌效果。经高压蒸汽灭菌的无菌包、无菌容器有效期以1周为宜。

14如何正确使用空气压缩机?

部分实验室需要用空压机做实验。如何正确使用空压机,安全操作空压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开车前的准备

1)保持油池润滑油在刻度范围内,润滑油的牌号应符合要求。

2)检查注油器内的油量、不应低于刻度线。

3)开车前转动手动轮,向气缸注油,从视油器中要能见到均匀充足的油滴。

4)在装配或常期停车后,第1次开车前必须盘车检查,检查有无异常和撞击、卡住等不正常音响。

5)移开机器上及附近一切防碍工作的物品,防护罩应固定牢靠。

6)检查排气管路是否畅通,放气阀应打开。

7)为了减轻启动时的负荷,应关闭减荷阀或打开油水吹除阀,使排放管道处于无压力状态。

8)打开各冷却水阀,水流应畅通,无气泡。

9)对电气部分应作好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2、开车

1)接通电流,使空压机进入空载状态下运转。

2)空载运转正常后,逐渐打开减荷阀,关闭各级冷却器的油水吹除阀,使空压机进入负荷状态下运转。

3、运行

1)润滑油压力为1~5kg/cmsup2/sup>,不得低于1kg/cmsup2/sup>。

2)排气压力不得超过8kg/cmsup2/sup>,否则应检查压力调节器。

3)检查油池及注油器的润滑油应在刻度范围内,溢油不超过规定范围。

4)冷却水应畅通、均匀、无间歇、无气泡、水温不超过40

5)排气温度不超过160,经水冷却后的温度不超过40

6)检查电流、电压及电动机的温度是否正常。

7)经常检查各部位机件运行是否正常。

8)经常检查吸气阀盖是否发热,阀的声音是否正常。

9)注意各种防护设备是否可靠。

10)运行2小时,要将各级油水吹除阀打开,吹除,每班将贮汽罐内的油水排放1~2次。

11)保持空气过滤器的清洁,每月应清洗1次。

12)每小时巡回记录1次运行情况,保持设备周围清洁。

13)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车。润滑油中断;冷却水中断;排气压力突然升高,安全阀失灵;空气压缩机或电动机中有不正常音响;电动机或电气设备等出现异常情况。

4、正常停车

1)关闭减荷阀,打开各级冷却器和油水吹除阀。

2)关断电源、使机器停止运转。

3)关闭冷却水进水阀,放掉气缸套和各级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及贮气罐中的存水,在冬季应防冻结。

4)放出各级排气管处的压缩空气。

5)电源切断后应恢复到变动前状态。

6)空气压缩机停车10日以上时,应向各摩擦面处注以充分的润滑油。

5、安全技术

1)压缩机进、排气管较长时,应加以固定,以免引起振动。

2)贮气罐、冷却器等受压容器的紧固件,每年应进行1次安全检查鉴定。

3)对气体管道和阀及贮气罐,每0.5年进行1次清洗工作。

4)压缩机等外露旋转部分(皮带轮等)应有安全罩。

5)经常检查电机部分及电气部分接地线是否完好。

15、预防空压机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1.当压缩空气冷却时,必须及时吹除冷却器、贮气桶和油分离器内凝结的油水混合物,至少每小时一次。
  2.空气压缩机在运转中,如果冷却水供应不及时,必须立刻停车以待冷却。
  3.空气压缩机在启动前,气缸和冷却器的水套先进水。
  4.在气缸水套未完全冷却前,不得进水,以免气缸壁发生裂缝。
  5.进入水套的冷却水,应由特设的具有水压落差的盛水槽放入,水槽上装设水平面指示标尺,在水平面降至限度以下时,信号装置即起作用;也可以采用离心泵进水;不要直接利用自来水管进水,因为难以看出进水与否。
  6.由气缸水套或冷却器水套排水,必须用开放的液流,以便检查所有冷却装置的不间断作用和测量排水温度。排水温度较进水温度不得高出20℃~30℃。
  7.为避免超压而引起爆炸,在压缩机装备上应设有经校验合格的压力表及安全阀。
  8.如必须把压缩空气导入压力较低的系统时,必须装置减压器。
  9.为避免压缩机系统由于气体爆炸性混合物的发火而遭破裂,必须采取下列措施:
  (1)进气管应设于不使不洁气体、挥发物及灰尘等混入的位置。进气管的进气口应有防止雨水、冰雪和其他杂物侵入的防护罩。
  (2)空气须经过滤器以完全去除其中的灰尘。
  (3)气缸出来的空气,须经特设的水管冷却器降至25℃~30℃左右,以免冷凝水积在导管内。
  10.当检查和修理时,须特别注意,避免有擦拭材料、木块等落入气缸、贮气桶及管内,因为此类物质在压缩空气内可能起火。
  11.在清洗气缸壁时,要用煤油,不能用汽油,擦拭布的不能浸油过多。
  12.经洗净后,须将气缸盖打开,使煤油完全挥发。
  13.运用压缩空气时,其气流方向绝不能朝向工作人员。
  14.空气压缩机连接管内部的油垢必须认真清洗;根据设备运行情况,清洗周期一般为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