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减灾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 2012-09-13 浏览次数: 328

目  录

一、抗震救灾知识问答

1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2地震时应注意什么?

3救人原则有哪些?

4、救人的方法有哪些?

5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6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7、怎样延长生存时间?

8无法脱险时怎样求救?

9地震中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0如何正确解决饮水问题?

11如何寻找水源?

12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13如何保护水源?

14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5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16如何做好尸体处理中的卫生防护工作?

17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18、如何做好灾后防暑?

19如何防治鼠疫?

20、如何防治霍乱?

21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22如何防治病毒性肝炎?

23如何防治流行性感冒?

24如何防治水痘?

25如何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26如何预防肠道疾病?

27如何识别流行性乙型脑炎?

28如何识别疟疾?

29如何识别登革热?

30如何防治钩端螺旋体病?

31如何防治破伤风?

32灾区不能吃的食品有哪些?

33如何正确加工食品?

34露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5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6震后恢复要注意哪些事项?

37、地震初期如何逃生?

38、发生地震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9、地震救援应坚持哪些原则?

 

 

二、抗震救灾知识问答(下载材料,仅供参考)

 

1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的现象。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2地震时应注意什么?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使人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因此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3救人原则有哪些?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具体做法是:(1)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2)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4)先救,后救。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4、救人的方法有哪些?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的情况,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5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6怎样救助被埋压人员?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救助被压埋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

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4)救援需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压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5)对于埋压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输送饮料,然后边挖边支撑,注意保护幸存者的眼睛;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

7)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其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8)对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救治,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和医疗点。

7怎样延长生存时间?

1)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2)不要大哭大叫,减少体力消耗;(3)尽量注意休息,保存体力;(4)寻找一切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5)设法包扎伤口,等待救援,并设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8无法脱险时怎样求救?

当听到废墟外面有声音时,要不间断地敲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金属管道等,向外界求援。想尽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

9地震中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10如何正确解决饮水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城乡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供水极为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能否解决群众供水问题是关系震后能否控制大疫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供水问题首先要找到水源,其次是进行水质检验,确定能否饮用,第三是对不适饮用的水进行洁治,第四是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

11如何寻找水源?

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12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1)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效果可靠,方法简便易行。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l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氯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13如何保护水源?

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

14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1)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贮存、运输和分发进行卫生监督。救灾食品不得与汽油、杀虫剂、毒鼠剂以及其他毒物一起贮存,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食品仓库和堆放食品的地点要干燥、通风、清洁。发放食品时要派卫生防疫人员把关,对生霉、腐败、浸水和被污染的食品以及膨胀、漏气与严重锈蚀的罐头,禁止发放食用。

2)对挖掘出的食品进行检验和质量鉴定。对从冷冻库内挖出的肉类食品要经卫生检验队检验,明显腐败变质者深埋,轻度腐败者炼工业油;未腐败者经高温处理可供食用。对砸死的牲畜除经兽医人员检验确定可食者外,一律作深埋处理。

3)恢复工作的食堂、饭店要有防蝇设备,要保证供应的食品清洁卫生,要创造条件对食具做到用后洗净、消毒。饭菜要烧熟、煮透,现做现吃。严禁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病死的禽、畜肉。饮食服务人员身体要健康,至少无传染病。

4)加强饮食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人人不喝未经消毒的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物。

15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孳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蚊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16如何做好尸体处理中的卫生防护工作?

地震后,暴露散落的人畜尸体很快腐烂,散发尸臭,污染环境,对灾区人民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威胁。处理尸体是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为保障处理尸体工作的安全,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1)尸体的消毒、除臭。尸体挖埋作业小组要配备消毒人员。消毒人员要紧跟作业人员边挖边喷洒高浓度漂白粉、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将尸体移开后,对现场要再次喷洒除臭。要将尸体用衣服、被褥包严,装入塑料袋内将口扎紧,防止尸臭逸散,并尽快装车运走。要先在运尸车厢底部垫一层砂土,或垫塑料布,防止尸液污染车厢。要有计划地选择远离(5千米)城镇和水源的地点深埋。在农村,要使用指定的牛车、架子车等。

2)挖掘、搬运和掩埋尸体作业人员,要合理分组,采取多组轮换作业,防止过度疲劳,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3)尸体挖埋作业人员要戴防毒口罩,穿工作服,扎橡皮围裙,戴厚橡皮手套,穿高腰胶靴,扎紧裤脚、袖口,防止吸入尸臭中毒和尸液刺激损伤皮肤。

4)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或擦澡。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5)要把开水送到作业人员口中,防止污染饮用水和水碗。挖埋作业人员应在特设的临时食堂就餐。

17如何搞好临时环境卫生?

震后管好粪便是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卫生防疫人员要指导居民选择合适地点,利用就便材料,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1.5米深)、口窄(0.5米宽)、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建临时垃圾坑及污水坑。要定期喷洒杀虫剂。发动群众建立震区卫生公约,并教育群众自觉遵守。

18如何做好灾后防暑?

炎热夏季居民需在防震棚上遮荫,加强棚内空气对流,中午在防震棚周围洒水降温等,预防中暑。

19如何防治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流行极快的烈性传染病。经呼吸道吸入或经消化道食入,通过黏膜和皮肤接触,都会被感染。它不易治愈,死亡率高。鼠疫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伴有急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剧烈疼痛、咳嗽、咳血痰、意识障碍等。发现死老鼠,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立即将病人隔离。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

专家提示:1)接触过鼠疫病人者应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立即采取统一的灭鼠、灭蚤行动;(3)发生疫情,须服从当地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挥;(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疫区。

20如何防治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它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霍乱的典型症状是剧烈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无腹痛,不发烧。

出现类似霍乱的症状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确诊病人应向医务人员如实提供进餐地点、所用食物和共同进餐的其他人员名单,并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专家提示:1)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对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接触过的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被病人吐泻物污染的物品最好焚烧处理;(2)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洁的食物,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水产品;(3)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

21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上胸部潮红),皮肤黏膜出血及肾脏损害等。该病病毒可以侵犯人的多个器官和系统,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与病人有过接触者,发现不适,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专家提示:1)强调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2)发现有死老鼠应深埋或焚烧,接触死老鼠时应戴手套或使用器具;(3)家中食物不要裸露摆放,以防老鼠的分泌物将食物污染;(4)野外作业时要注意灭鼠,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5)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22如何防治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症状是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无任何肝炎症状。

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隔离。

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对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如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进行消毒。

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或提前接种乙肝疫苗。

专家提示:1)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2)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3)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喝生水。

23如何防治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尽管患过流感或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但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因此人可多次患流感。流感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唾液、痰液污染的餐具等物品传播。

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流感出现的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比较轻微,而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发热高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少数人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症状,持续34天后逐渐退热,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乏力可持续12周。

流感预后通常良好,少数体质差、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可能加重,治疗不及时者死亡率高。

治疗流行性感冒,早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可减少病情加重。要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在流感流行期,患者出现高热且全身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24如何防治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上水痘后会有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状等前驱症状,24小时后出疹,开始为红色皮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持续34天,然后开始干缩、结痂。皮疹主要位于躯干,四肢较少。水痘皮疹是分批出现,故各期皮诊可同时呈现。

水痘预后良好。部分病人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或某些诱因激活病毒,可引起带状疱疹。

对于无合并症者仍需对症治疗,如退热,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病毒药物。还要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护内衣,剪短病儿指甲,以防抓伤水疱继发感染。如果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皮疹继发感染等,就要及时就诊。

25如何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易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染。

少数病人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先由一侧腮腺开始肿大,23天后对侧腮腺肿大,或仅为单侧。波及颌下、舌下腺体时,颈部明显肿胀。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多不红。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1周左右消退。

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人可以出现睾丸炎、胰腺炎、肾炎、心肌炎和脑炎等并发症。

主要为对症治疗。要注意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如患者全身症状加重,出现严重头痛、呕吐、下腹或上腹痛、心跳增快(超过100/分)或心前区疼痛等,应警惕其并发症发生,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6如何预防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主要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肠道中病原体排泄物水、食物、手、苍蝇等易感的健康人群新病人或带菌者的形式传播的。

防控肠道传染病,要严格消毒饮用水及食物;对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严防病从口入,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对患者要进行床边隔离,对吐泄物消毒;吐泄严重者,适量饮用盐开水;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饮用开水和食用蒸煮熟的食物;消毒餐饮器具;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生食海、水产品;熟食要严格蒸煮;消灭苍蝇、蟑螂及老鼠;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27如何识别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俗称大脑炎。好发于儿童。乙脑经蚊子叮咬而传播。

最早的表现是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以上,体温越高,病情越重;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婴儿则可表现为前囱门的隆起,婴幼儿高热时还会伴有抽搐、惊厥;乙脑病人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深度昏迷。还可伴有抽搐、癫痫样发作。

一般患者预后良好,重症患者可引起死亡。部分病人可能遗留后遗症。治疗以对症为主。在夏秋季节,一旦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情况,要想到乙脑,不要乱用感冒药以免耽误治疗。

28如何识别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生,中国多发于南方各地。可以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即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疟疾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或共用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传播,还可通过母亲向胎儿传播。

患者可出现寒战、发热、出汗、疲乏、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寒战、高热与出汗可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是疟疾的特征。患者还可有贫血和黄疸。恶性疟可引起重症疟疾如脑型疟等。

大多数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患者预后良好。恶性疟,特别是婴幼儿患者以及耐多种抗疟药的恶性疟可发展为重症疟疾,如不能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29如何识别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骨和关节剧烈疼痛为特征。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登革热的潜伏期多为58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迅速上升到39以上;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背痛、肌痛、骨和关节痛、颜面潮红、眼结合膜充血和淋巴结肿大。热程持续57日。可出现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和皮肤瘀点或瘀斑。病程为710日。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斑、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脑出血等,甚至休克。部分病人可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昏迷、抽搐、颈强直、呼吸骤停而死亡。为脑炎、脑水肿、脑出血所致。

无特效药物。用对症和支持疗法。出血严重时应输新鲜血或血小板及防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现休克时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30如何防治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所致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类型可分为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和散发型。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228天(一般为10天)。患病初期主要表现是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畏寒、发热,体温39左右,伴全身酸痛、衰弱无力、眼结膜充血,但无明显畏光及分泌物;淋巴结肿大,质软有触痛;全身肌肉疼痛以腓肠肌疼痛明显,有触痛。病程34天。

由于是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带菌动物多,故应积极灭鼠及管理好家畜,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加强对饮用水的管理和消毒,做好个人防护。

31如何防治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所致神经系统综合征。患者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或强直性痉挛,因面颌及颈部肌肉常受累,牙关紧闭和苦笑面容为特征表现。一般潜伏期414天,开始时症状可仅表现为烦躁、易激动、出汗、吞咽困难等。继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以至全身抽搐,逐渐出现,但神志一直保持清醒。可为自发,但也可因轻微声响或触碰而引起。一旦发病后,只能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被动免疫),以对抗尚未同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其他处理包括:局部清创;杀菌(青霉素或四环素);抗痉挛(如氯丙嗪、安定);支持疗法(包括气管切开、胃管进食、补液)等。

32灾区不能吃的食品有哪些?

1)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2)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3)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4)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5)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6)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

7)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33如何正确加工食品?

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4露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发生地震后,许多房屋不再安全,或者房屋内无法住人,人们万不得已唯有在外露宿。在露宿时,我们应该尽力利用我们身边有限的资源,确保健康。

许多人露宿第二天醒来不是头晕、头痛,就是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这是由于人体在睡眠时,整个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抗病能力下降。夜越深气温越低,人体和外界的温差也就越大,再加上贼风侵袭,就容易引起以上症状。一阵阵凉风吹起地面上的尘土,被席地而睡的露宿者不知不觉地吸入口腔和肺部。睡眠中人体各器官活动减弱,免疫机能降低,尘土和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

如果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凉席、塑料布,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的合力,常常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等。凉风阵阵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第二天清晨就会感到偏头痛,甚至忽然口角歪斜、流口水,一只眼睛闭不住。这是病毒侵犯了人体,发生了面神经麻痹。凉风若吹在没有盖被子的肚子上,会引起腹痛、恶心、腹泻,这是因为腹部受凉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内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导致了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病。

蚊子落在露宿者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吸吮他们的血,同时还可能把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传给被叮咬者。夜间活动的昆虫,不用说蛰刺,有时仅仅在皮肤上爬一下,也足以引起条索状或斑块状的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灼痛刺痒。此外,还会被蛇、蝎、蜈蚣叮咬伤害,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露宿地点应选择干燥、避风、平坦之处。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因为那里不仅避风,而且早上能最早见到太阳。如被毒蛇咬伤,应立即用绳带在伤口上方缚扎,阻止毒素扩散,并尽快送医院救治。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口吮吸毒液(边吸边吐,并用清水漱口)。如有蛇药,可按说明外涂或口服。

35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棚舍搭建的场地要开阔,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2)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3)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36震后恢复要注意哪些事项?

1)当发现有毒、易燃气体泄漏或房屋倒塌时,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2)不要随意使用明火,确认安全后,才能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用电、生火;

3)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4)及时收听广播,收看政府公告;

5)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6)积极和乐观地面对灾后生活。

37、地震初期如何逃生?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网站的文章指出,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并在12秒内做出正确躲藏的抉择。

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时躲避,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历史经验表明: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受灾面积大,现场极其危险,可以引发火灾、海啸、毒气泄露、细菌扩散、灾后瘟疫等,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给人巨大的精神打击,诱发各种应激性心身疾病。
地震如同自然界的刮风下雨一样,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平时我们要学习和掌握地震的规律、特点和抗震防灾知识,掌握避震自防能力;遇到地震时,我们要正确对待,临震不慌,采取临时躲避方法,震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要相信科学,不听流言,消除恐震心理,听从政府统一指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这样就可避免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1)抓住机会逃离险境。地震时,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争取充分利用这短时间,抓住机会迅速脱离险境。如果不能逃离险境,则迅速采取避震措施。
2)注意选择撤退路线。获得地震预警后,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乘坐电梯,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正在用火时要迅速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熄灭明火,然后迅速撤退。
3)要善于临时避震。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要善于临时避震。打开门窗,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选择构架结实、能掩护身体、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避震,如躲藏避在厨房、卫生间;或躲到桌子、椅子或床的底下;或躲在离窗户较远的角落,或者躲在坚固的门旁边、机械设备旁边。若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
4)要防止意外损伤。选择好避震地点后,要注意保护头部和脊椎等要害部位,注意闭目、用鼻子呼吸,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防灰尘呛人或入眼。避开落下的灰泥、砖头、照明、吊灯设备以及其他物品。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书架、瓷器柜以及其它可能滑倒或倒塌的家具。应注意远离大镜子、玻璃窗及易掉落的悬挂物,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
5)要向开阔地点转移。如果可能,要向到远离各种危险的开阔地点转移,但要远离海岸线。要注意避开山脚、山坡、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远离有玻璃幕墙的建筑、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天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不要沿街跑。不要返回室内。
6)不能在车内避震。汽车应当立即停止运行,更不要强行通过桥梁、隧道等危险路段。乘客不能在车内避震。车要停在安全地方。
7)遇到特殊危险莫惊慌。地震时可引起燃气泄漏、火灾、毒气泄漏等,这时切莫惊慌,要注意防护。燃气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要低身爬行,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毒气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注意不要顺风而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
8)地震被埋压时设法自救。地震后还会发生余震,如果被压或被埋,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时要稳定情绪,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设法自救脱险。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谨慎扩大活动空间,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和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如果身体受伤,可撕破衣服包扎伤口,不要让血再流。如果长时间没人来救,你应该耐心保护自己,不要乱叫乱喊,要保持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或打开收音机或用硬器击打墙壁,使人能判断你被埋的位置。
9)地震后急救和防病。清点家庭、邻居、单位和周围的人员伤亡情况,不要着急把重伤员送往医院,除非他们有生命危险。在所有接近废墟和玻璃碎片的地方都要穿好鞋子。注意饮食安全和个人卫生,不喝被污染了的水,不吃污染或腐败食物,要从热水器、水箱、融冰块以及蔬菜罐头中取水应急。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要搞好环境卫生,选择合适地点搭建临时应急厕所,并及时进行卫生处理或掩埋;确认下水道未受损坏之前不要冲厕所。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水平、自我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努力。
10)听从政府统一指挥。 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除非是非常紧急,否则不要打电话,要开收音机收听有关信息。相信党和政府,听从统一指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38、发生地震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1)为了人身安全,请先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会出现消防车不能及时赶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邻居之间要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是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发生小的晃动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了!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是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下一次大的晃动前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实施。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距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住在高层的人,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尽快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人在户外时,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

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品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年来安装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地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手机等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39、地震救援应坚持哪些原则?

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送水快补液;

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是原则;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

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资料来源 中国政府网 2008-06-26